1.1 施工準備
鉆孔前應清除平臺上的雜物,規(guī)劃好樁機擺放位置、方向,鋼筋籠堆放、吊車擺放位置,混凝土澆筑位置等。樁機鋼管下要墊放一層枕木,防止樁機移位。
1.2 測量放樣
測量班放出樁位中心點,施工隊拉好護樁線。護樁設置的位置應保證不妨礙機械運作,避免護樁被破壞。
1.3 埋設護筒
護筒內徑比樁徑大30cm。護筒埋置采用履帶吊配合振動錘,埋設深度根據(jù)現(xiàn)場情況確定(護筒穿過中砂層至砂礫層),護筒頂與平臺面平齊;護筒頂面中心與設計樁位偏差不大于5cm,傾斜度不大于1%。
1.4 泥漿池
泥漿池采用相鄰的樁基護筒,泥漿采用膨潤土(或優(yōu)質黃土)、燒堿、水泥等配置而成,通過樁機沖錘上下沖擊自然造漿。
表:泥漿性能指標表
圖:泥漿循環(huán)
1.5 測量復核
護筒埋設完畢之后;現(xiàn)場技術員使用水準儀測量護筒頂標高;通知測量班復核護筒是否居中。
1.6 填寫鉆孔樁施工標識牌
現(xiàn)場技術員計算應鉆孔深并填寫鉆孔樁施工標識牌。
1.7 開鉆前檢查
檢查沖擊錘直徑、重量是否滿足樁基施工需求(鉆頭采用帶球弧面的梅花型鉆頭。鉆頭直徑一般比樁徑小80~100mm);鉆機安裝的位置是否正確(起重滑輪前邊緣、鉆頭中心、樁中心在同一豎直線上,豎直線與樁中心的偏差應控制在20mm以下)。
圖:鉆機位置
1.8 開鉆
開始鉆進時,進尺應適當控制,在護筒刃腳處,應短沖程鉆進,使刃腳處有堅固的泥皮護壁。待鉆進深度超過鉆頭全高后方可以正常速度鉆進。在鉆孔期間應由施工隊做好鉆孔記錄,留取渣樣,現(xiàn)場技術員每天進行檢查,并查看鉆渣情況是否與設計相吻合,定期檢查鉆孔是否斜孔、測量錘頭的直徑。
1.9 鋼筋加工場加工鋼筋籠
表:鉆孔樁鋼筋骨架允許偏差
1.10 成孔檢查
成孔后,技術員用水準儀復測護筒標高并及時查看是否達到樁長。用測繩測孔深并用50m鋼尺對測繩進行標定看是否準確。無誤后由項目質檢工程師報總監(jiān)辦進行成孔檢測。
表:鉆孔樁(摩擦樁)鉆孔允許偏差
1.11 第一次清孔
在成孔后將鉆頭提升到距孔底30-50cm,然后用大泵量進行第一次清孔,直至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再進行下一道工序。
表:清孔合格指標
1.12 下放鋼筋籠
通知鋼筋加工場運送鋼筋籠至施工現(xiàn)場。鋼筋籠安裝采用汽車吊。下鋼筋籠前應先下放探孔器檢查成孔情況,檢查合格后下放鋼筋籠。
1.13 鋼筋籠上端定位
鋼筋籠最上端的定位必須由測定的護筒頂標高來計算吊筋的長度,并反復核對無誤后再焊接吊筋。在鋼筋籠中心平面與樁中心偏差控制在20mm內,骨架頂端高程允許誤差控制在±20mm之間。
1.14 安裝導管并二次清孔
灌注混凝土采用內徑為300mm的鋼導管灌注;導管使用前應進行水密承壓以及接頭抗拉試驗,樁孔底到導管底的間距一般控制在30-40cm。導管安裝完畢后,進行二次清孔。二次清孔完成后,檢查沉渣厚度及泥漿比重等指標,合格后準備灌砼。
1.15 灌注混凝土
通知拌合站及試驗室發(fā)送混凝土。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方量應能夠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m以上的需要。在灌注過程中;導管埋置深度應控制在2-6m,隨時用測繩檢測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,及時調整導管的埋深?;炷翝沧⒑穸葢仍O計值多出0.5m以上,以保證樁頭混凝土的質量。
導管應埋深控制在2到6米之間。
首批灌注混凝土所需數(shù)量計算方法:
V≥(H1+H2)∏D2/4+∏d2 h1/4 式(1) h1=HWRW/RC 式(2)
式中:
V——首批灌注混凝土所需數(shù)量;
D——樁孔直徑
H1——樁孔底到導管底端間距;
H2——導管初次埋置深度;
d——導管內徑;
h1——樁孔內混凝土到達埋置深度H2時,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壓力所需的高度;
HW——孔內水或泥漿的深度;
RW——孔內水或泥漿的重度;
RC——混凝土拌合物的重度。
二、常見問題處理:
1、問題類型:塌孔
原因分析:
a.升、下落沖錘或放鋼筋骨架時碰撞孔壁。
b.護筒埋置太淺,沖孔震動導致中砂層或砂礫層發(fā)生塌孔。
c.未及時向孔內加泥漿;孔內泥漿面低于孔外水位,或孔內出現(xiàn)承壓水降低了靜水壓力,或泥漿比重不夠。
d.在中砂層、砂礫層、圓礫層中進鉆,進尺太快或停在一處停轉時間太長。
預防和處理方法:
a.提升、下落沖錘或放鋼筋骨架時保持垂直上下,嚴格控制晃動幅度。
b.根據(jù)樁位處的地質情況,選擇合理的護筒埋設長度,以穿過中砂層,進入砂礫層或振動錘無法打進為控制標準。
c.鉆進中及時添加原料不斷造漿,使其高于孔外水位。
d.控制泥漿比重,在中砂層、砂礫層、圓礫層采用不同的進尺速度。
e.輕度坍孔,加大泥漿密度,加入水泥加強護壁;嚴重坍孔,用優(yōu)質黃泥投入,待孔壁穩(wěn)定后采用低速鉆進。
2、問題類型:樁位偏斜
原因分析:
a.樁架不穩(wěn),鉆機磨損,部件松動。
b.支墊不穩(wěn)固,在沖孔過程中,樁機發(fā)生移位。
c.成孔時,遇較大卵石或探頭石,或在粒徑懸殊的砂卵石層中鉆進,沖錘所受阻力不勻。
預防措施與處理方法:
a.安裝樁機時,要對樁機進行水平和垂直校正,不同地層要控制進尺,及時變化沖擊高度。
b.偏斜過大時,填入石子粘土重新沖進,控制沖擊高度,往復沖孔糾正。
3、問題類型:不進尺或進尺過小
原因分析:
a.鉆頭粘滿粘土塊(糊鉆頭)。
b.排渣不暢。
預防措施與處理方法:
a.加強排渣。
b.降低泥漿密度,加大配重。
c.糊鉆時,可提出鉆頭清除泥塊后再施鉆。
4、問題類型:鋼筋籠偏位、變形
原因分析:
a.鋼筋籠過長,未設加勁箍或加筋骨間距過大,剛度不夠,造成變形。
b.鋼筋籠上未設耳環(huán)來控制保護層的厚度。
c.樁孔本身偏斜或移位。
d.鋼筋籠吊放未垂直緩慢放下,而是斜插入孔內。
e.孔底沉渣未清理干凈,使鋼筋籠達不到設計深度。
預防和處理方法:
a.鋼筋過長,分節(jié)制作,分段吊放,分段焊接。
b.在鋼筋籠部分主筋上,應每隔一定距離焊接耳環(huán),控制保護層的厚度。
c.樁孔本身偏斜、移位,應在下鋼筋籠前往復掃孔糾正。
d.孔底沉渣應充分清孔,控制沉渣厚度,。
5、問題類型:吊腳樁
原因分析:
a.清孔后泥漿密度過小,孔壁坍塌或未立即澆筑砼,沉渣過厚。
b.清孔不徹底,殘留泥渣過厚。
c.吊放鋼筋骨架、導管等物碰撞孔壁,使孔壁坍落孔底,并未進行處理。
預防和處理方法:
a.做好清孔工作,達到要求后立即砼澆筑。
b.注意泥漿密度和使孔內水位經(jīng)常保持高于孔外水位0.5m以上。
c.施工中注意保護孔壁,不讓重物碰撞,造成孔壁坍塌。
d.澆筑混凝土前,應再次確定沉渣厚度及泥漿指標。